两任总理一句话,道破南方洪灾深层原因
古事今事,独家关注大事;事势时势,独立分析大势;正理悖理,独特道出大理。 关注微信日知新(微信号:rzx366),知大事,识大势,明大理。喜欢,就关注一下。好东西也要分享呦。
神州日知 祗舍
武汉市受暴雨袭击变泽国。
武汉遭暴雨,淹水百余处。
家中大海遇,出门靠走路。
官兵太辛苦,吃馒头果腹。
不要怪政府,三年时长不?
据新华社报道,6月30日以来,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已导致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省(自治区、直辖市)67市(自治州)331个县(市、区)2333.5万人受灾。
自6月18日以来,洪水已造成湖北省17市、81县共约953万人受灾,35人死亡、16人失踪。另有1.85万间房屋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628.6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为78.61亿元。
与湖北情况相似的是安徽省,据安徽省民政厅3日通报,数日之内,安徽省因洪水死亡27人,受灾人口911.8万人,合肥、滁州、六安等10市59个县(市、区)都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58.4亿元。
民政部消息显示,目前已经有170人在洪灾中死亡或失踪。持续多日的强降雨也导致长江中下游等地多个城市出现内涝,进入“看海模式”。
不过,这只是洪水造成损失的一部分,据国家防总最新发布的消息显示,截至7月3日,全国已有26省(区、市)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942千公顷,受灾人口3282万人,因灾死亡186人、失踪45人,倒塌房屋5.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506亿元。
长江下游多省连续暴雨,导致数千万人受灾。有分析认为,在雨季的初始阶段,就出现了如此重大的洪灾,原因没那么简单。而李克强和温家宝两任总理,均一语道破了洪灾发生的深层原因。
7月5日至6日,李克强到湖北武汉、湖南岳阳等地考察防汛抗洪情况。
期间,李克强表示,不少城市出现内涝,除了降雨集中的因素外,也反映出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较多。
据住建部2010年对中国351个城市专项调研显示,2008年到2010年间,中国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在发生过内涝的城市中,57个城市的最长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
2013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发布的首份中国城市内涝报告显示,全国642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有340座城市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
根据2006年发布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要求,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0.5-3年(即抵御0.5-3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区为3-5年。而事实上,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小于1年,90%老城区的重点区域甚至比规范规定的下限还要低。
上月早些时候,有报道称,城市雨水排泄主要依靠城市自然调蓄能力和城市排水设施建设两方面。当暴雨来袭,雨水排泄速度跟不上降雨量,雨水迅速聚集,就会导致内涝出现。
报道指,中国高强度的城市建设,大量柏油路、水泥路的出现,改变了原本的生态体系和水文特性。
以中国北方城市为例,城市开发建设前,70%~80%的降雨可通过自然滞渗进入地下,只有20%~30%的雨水形成径流外排;城市开发建设后,道路、地面等设施建设导致下垫面硬化,70%~80%的降雨形成径流,仅有20%~30%的雨水能够入渗地下,雨水无法下渗,直接导致城市内涝。
此外,湖泊、湿地、河流等天然蓄水池也随着城市的建设被侵蚀和破坏,造成整个水系的碎片化。
与此同时,中国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多年来饱受诟病。早在十八大召开的时候,时任总理的温家宝就曾表示,“许多城市对防洪、排水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必须深刻汲取教训,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而很多国外经验也佐证了这一说法。具体请点击文末“原文阅读”了解详情。
《中国青年报》引述规划、建设界的很多专业人士认为,中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中“重地上轻地下”,市政管理中“重建设轻维护”。
今次受灾最严重的武汉在三年前通过了《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投资129.85亿,改造、完善市内排水系统。市政府当时信心十足的承诺,三年后武汉将告别“看海”。
当时的媒体宣称,“三年攻坚计划完成后,将能抵御200毫米/24小时、50毫米/1小时的特大暴雨。这样的雨量在武汉历史上平均10年才会出现一次”,“一天下15个东湖也不怕”。
讽刺的是,在三年期满的今天,武汉全城百余处被淹,交通瘫痪,部分地区电力、通讯中断。
截至7月6日8时,湖北省17个市,80个县,逾1090万人受灾,死亡47人、失踪10人,直接经济损失158亿元人民币。
不容忽视的是,这轮猛烈的降水似乎并没有结束的趋势,按照以往的规律,这只是雨期的开端。气象部门也预测,由于冷暖风交汇,未来该地区还将有长时期的降水。
在汛期的初始阶段,土壤的含水量远未饱和的情况下,暴雨竟然造成数千万人受灾,数百人死亡失踪,这确实有些出乎外界的预料。
此前有媒体报道,中国六成多的城市都发生过内涝,“城中看海”的现象成为常态,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也难以幸免,“下水道良心说”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城市雨水排泄主要依靠两方面:一是城市自然调蓄能力,包括地下渗透,海洋、湖泊、沼泽、湿地等天然水体吸纳汇集;二是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包括各类雨水管道、排水沟、排水泵站等。
当暴雨来袭,雨水排泄速度如果跟不上降雨量,雨水迅速聚集,就很容易形成内涝。
仔细分析此番洪灾,成为天灾,实为人祸,具体可能有三个社会原因,而两任总理的说法也佐证这种说法。
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中国无数的城镇开启了地面硬化的进程,但地下水通道的建设并未同步跟进,减弱了土壤对雨水的吸纳作用。
二、官员对洪灾的危害认识不够充分。
三、贪污腐败现象,这影响了防洪工程的质量。
点击文末“原文阅读”,看“低地之国荷兰60年没遭洪水围城,只因做了几件事”文
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号立场。本号内容及商务合作热线:18911155596,邮箱:1115557898@qq.com。欢迎投稿,开展商务合作。喜欢这篇文章,点赞一下。好东西当然要分享呦。关注本号,请长按或扫一扫下面二维码。